春晚40年:从理想主义到国家项目

刚刚结束的兔年春晚,不知道大家看得如何?
或许对于很多观众而言,春晚已经从大年三十的必看节目变成了“客厅里的白噪音”,比起电视上的小品、歌舞,大家更关注的是群里的红包、网络上的搞笑段子。
春晚的影响力正在下滑,想起来也是有些唏嘘。在春晚诞生的上世纪80年代,它绝对是娱乐生产线上的一颗新星,凝聚着一代电视工作者的理想主义。而走到今天,我们肯定不能以“新”再来描述春晚,毕竟春晚也是一个40岁的“中年人”了。
在这40年间,内在因素的影响,外在媒介的变化,都在推动着春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,以一种不可回头的方式。
这其中,当然有很多颇具意义的转折点和幕后故事,本期《今天听月亮》春节特别篇,就和大家来聊聊春晚文化符号的转折与变迁。
【节目正片】
↓↓↓
/ 节目流程 /
00:02:00 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:一颗新星
00:07:58 春晚小品的起点:陈佩斯、朱时茂
00:11:45 上世纪90年代之后,春晚服务国家
00:20:11 走进千禧年,春晚迎来竞争对手
00:23:51 语言类节目式微,偶像歌手引流量




娱理TALK
↓↓↓
↓↓↓
娱理TALK是【娱理工作室】2022年全新推出的播客节目,我们将在每周推送《今天听月亮》所关注的焦点内容,如果你喜欢,请记得持续关注哦!
